找到相关内容4028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心经略说-黄念祖老居士主讲

    人人都有一个真心,但我们现在本有的真心被妄心所遮盖。现在这个我是个妄我,不是真的我。我们现在不实,我们在上当受骗。我们的真心,释迦牟尼佛在成佛的那一刹那就说:‘奇哉!奇哉!一切众生皆具如来...,就是佛找无明实性不可得。‘无无明’,所以这是顿法的关键。你要对这个问题体会很深,根本没有无明,你又本来成佛,你跟佛还有多少距离?所以是有顿(刹那成就)、有渐(须三大阿僧祇劫)...

    佚名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51576254.html
  •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

    梦中可能有一千头大象舒适地在我们的卧房中起舞,而房间和大象却都没有改变它们平常的大小;或者解放对于时间、空间的成见,瞬间在一个地方,下个刹那就到了一千里外。 平常我们认为杯子比桌子小,所以我们把杯子放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0876305.html
  • 止观——宗萨钦哲仁波切

    ,所以你看不见光亮;就这个意义来说,最好以时间来定义“明相”。“明相”即是当下或现在,“当下”既是指在这里,也是指这个刹那。“他在”的意思是他在这里,而“现在,我正在念书”则是指这一刻我正在念书。过去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1676314.html
  • 《智悲精滴》——末世众生现形

    记述,要想证得真正的禅定是非常困难的。如果以这项条件来衡量当今的修行人,则很少有人能够达到。记得无等塔波仁波切有一次曾向自己的上师表白道:“在七八天内,我的相续中连一刹那的分别念也不曾生起。”而他的上师...,一丝一毫也没有想到过要出离尘世;还有些弟子自己不能恒久地如法修持,却妄图一步登天,想在刹那之间就精通所有显密教法,这种念头真如痴人说梦一般。实际上,一个人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,甚至毕生心血才能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1876317.html
  • 《破除邪说论》——索达吉堪布

    有人“执取无妄想之灵知心(意识)以为不生灭心”,众多大德均一致公认,意识的本体不生不灭,但在显现上则刹那生灭,根本不应妄执。而且这并非是藏传佛教的“独门邪说”,佛经中早就表述过这一观点。不知萧平实先生...身成佛之修法皆是大妄语故,等等等等诸如此类的说法,到底符不符合事实。 大译师仁青桑波曾奉阿底峡尊者之命闭关专修,于关房门外的三道门上他贴上了如下之警语:“如果我心中生起刹那贪恋此世之心念,诸护法当粉碎我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2276320.html
  • 【地藏经】浅释--净慧法师

    名号不容易成功,甚至一些念佛的人在死的那一刹那也忘记念佛,因为身体受痛苦折磨,这些念头都散失掉了。这里我给大伙儿提一个引子,为什么人在住胎的时候,生命靠脐带不用呼吸就能存在,然后出生以后才能有呼吸?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3276374.html
  • 佛学常识

    好,但是刹那变迁,保持不住,这还是苦,名曰‘行苦’。 (三)‘观心无常’念头起灭,变迁无常,对于一件事,忽然欢喜,忽然又厌恶,一念才去,一念又来,好像波浪滚滚,这样就教八识田里撤下许多生死种子。 (四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1176413.html
  • 批判与回应——略论中观应成派对唯识学三自性思想的批判

    虽承许依他起有自性,但依他起也是依托于因缘才能产生的,也是刹那生灭变化的,也是如幻的,因果的如幻可以成立,不会因为实际上没有自性而显现似乎有自性,堕入常见。《摄大乘论本》论依他起自性无有实义时说:“云何应...

    海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75577109.html
  • 金刚上师达真堪布略传

    持于我,相续中不要升起刹那的自私与自利,全心全意为一切众生!   大家认真地修持了佛法,并得到了修法的利益,将是我此生最大的幸福与快乐!   达真堪布就是用这样的悲心与愿力感召着无数众生从黑暗走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91477173.html
  • 阿含经导读

    被称为“名”,称五蕴为“名色”,它有时与识并称,因为识在名色中起决定性作用。这实际上并没有否定“灵魂”,也没有把现在的人与虚构的“灵魂”加以区别。另外,佛教把三世的生命分为“生有”(托胎时受生时一刹那)...

    郁永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35177182.html